推荐阅读
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
12月17日上午,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医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胡海岚教授在我院8号楼中心实验室进行了以“社会等级的神经环路基础和抑郁症发生的核心分子机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客座教授盛建中教授主持。
在“社会等级的神经环路基础”部分里,胡海岚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实验室于2017年7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工作。她们首次发现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控制着小鼠在社交对抗过程中的精神战斗力。抑制高等级小鼠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会导致小鼠在社交对抗中变得消极,而多次增加低等级小鼠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则使小鼠能逆袭成功成为最高等级的小鼠,此研究通过神经生物学手段首次阐释了“强者更强”的社会行为原理。
胡海岚教授还介绍了其实验室于2018年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篇同期背靠背研究工作。她们在世界上首次论证了小鼠的大脑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行为是导致小鼠抑郁症的直接原因,并且低剂量的氯胺酮会产生快速抗抑郁的效果,其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使其能够重新获得活力、感知快乐。另外,她们还成功发现了胶质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Kir4.1可作为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对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引起世界上的强烈关注,相关论文被Nature期刊作为标志性成果推荐,同时多篇顶级期刊在相关综述中进行评述,关于抑郁症的研究论文入选Faculty 1000。中心实验室近40位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并在提问环节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家一致表示非常欢迎医院提供的高水平科研活动,并期待着今后有更多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开拓临床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不断为我院学科发展增添活力。